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召开

    信息发布者:liyajun123
    2017-08-20 23:52:16   转载

    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召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决策部署,农业部于2016年9月5-7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大会上指出,当前“互联网+”现代农业,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农业开放入世、农民工大量进城之后,又一轮指导农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和规则模式的改变与创新。随着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互联网+”将助推农业实现第四次华丽转身。

    为“三农”发展提供新动能

    ——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综述

    周学勤

      瓜果飘香,鱼肥蟹黄,农人正忙。这是入秋后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的乡村景象。9月5日,在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召开的前一天,记者走进东山镇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发现这里比田野上更忙碌。在电商运营中心,成群的年轻人穿梭其中;在创客中心的会议室里,创客们围坐在一起商议营销策略;在商品展示区,新农人们忙于布置包装精美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已经入驻72家电商企业,吸引了创客150多人,电商们把东山镇农产品卖往全国乃至全世界,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互联网正在加速融入东山镇农民的生产生活,重塑这个江南鱼米之乡的新面貌。与此同时,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新农人代表赶赴苏州,同国家相关部委、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涉农企业以及各路互联网大咖共赴于9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用创新、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共同推动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在这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盛会上,“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展览展示、信息大集、“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和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推介、合作签约活动、现场考察、“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新农民创业创新论坛等7项活动精彩纷呈。创新的形式、丰富的信息化元素让参会者感受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

      驱动农业“跨越发展”

      在大会的创业创新展览展示和信息大集上,人们能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现代装备等科技成果正在对传统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真切感受到农业发展方式和规则的改变与创新。在大数据的精准“计算”下,农业的各项资源要素被优化配置,曾经繁重的农事活动、盲目的市场经营,被鼠标的轻轻点击替代。

      在大北农集团农信互联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参观者纷纷驻足观看电子屏幕显示的生猪流动地图。直观形象的流动地图背后,是庞大的“猪数据”作为支撑。农信互联研究院院长于莹介绍,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案例,截至2015年底“猪联网”服务的能繁母猪数量达到150万头,对应生猪约3000万头。凭借对海量的养殖和交易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并据此提出有效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猪联网”将千千万万的养殖场户联系在一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享受大数据带给现代农业的智慧和便捷。信息化和生猪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驱动这个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发展。

      在信息大集上,农用无人机企业同样赚足了眼球。洛克希德(武汉)无人机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展示的无人机植保大数据产业平台让大家看到农业生产装备也能玩转高大上。他们研发的无人机植保大数据产业平台是利用无人机植保作业,实时收集、自动传输作业相关数据,建立植保及农业大数据库,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服务、应用于一体,从而颠覆传统植保服务利益模式,重构新型的农药生产、销售、植保作业服务生态链和利益链。公司负责人介绍,平台运行以来,在多个省份建立了60余支、700余人的无人机植保服务示范队伍,开展了大田作物和果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工作。2016年,平台无人机植保防治面积达到90万亩次。从前期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显著。

      展览展示区和信息大集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创业创新案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新农民创业创新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从事农业信息化的运营商和企业家以及一大批走在创新创新道路上的新农人,他们的思想分享则显得更加理性和冷静。此次大会上,展示与论坛的互动,彰显了热度与理性的交融、实践与理论的对接。

      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未来的农业会通过网络平台和数据支撑达到种养业的场景化、智能化,形成全产业链的高效无缝对接。这是对未来农业的美好畅想,然而今天的中国农业离这个美好的愿景还有多远的差距?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论坛上客观地指出,今天的中国农业基础依然不够。没有基础的话,物联网加不上,信息化也加不上。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是和现代化发展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不容怀疑的正相关。所以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农业基础,我们可以创新,但是水平不够高、效果不够好,所以一定要重视基础。

      没有基础,再好的典型也只是盆景;没有数据,再精确的计算也挖掘不出价值。农业部门近年来在推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高度重视基础建设,建立起了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共享平台,目前仅农业部就有21套调查制度、300张报表、5万余个指标,内容涵盖生产、市场价格、农村经营管理、农产品成本收益、农垦、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和农村能源环境等方面,经过数十年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通过“金农”工程建成运行的系统有36个,平均每天信息更新量达30多万条,现有数据仓库存量信息近9亿条。数据共享已经具备一定条件,农业部建立的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基本实现了各行业调查数据的统一存储。

      筑牢基础,成为信息化驱动农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前提。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大会发言时指出,农业部通过抓好信息进村入户和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两大基础性工程来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大数据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目前,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已扩大到26个省份116个县,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创建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在全国开展大宗农产品的全产业链监测试点,创新发布中国大宗农产品月度供需平衡表。

      助力农民“弯道超车”

      新农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采访一些参加大会的新农人代表,基本上就能描述出他们的群体特征:创新的思维跟得上时代,吃苦的精神拼得过前辈。当这样一群具备互联网思维、懂得现代信息技术、深谙触网营销的新农人进入农业,回到乡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无疑会迎刃而解。

      记者在会场上偶遇一位去年采访过的新农人武祝琴。这个山西姑娘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种了3000亩苹果树,以私人订制和微商的形式在网上卖的热火朝天。武祝琴没有成功入选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但是她还是决定来看看。

      “现在正是苹果销售旺季,每天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